土鳳梨和土鳳梨酥是活過來了,這當中是沒人太搭理過去的六七十年怎麼過來的,大概只知道現在人越來越知道要吃得健康,吃的自然之類的才回頭找土味。而過去台鳳的收購和不收購,文市場裡的敗市和改良品種的全面宰制,還有種薑輪植的,種荔枝,龍眼補貼的舊事全都留在老人的記憶裡了。
事實上,莊稼人沒太多選擇,也不選擇多,於是這樣土鳳梨園才會固守在這片紅土地上。日本人在上世紀初把夏威夷種的開英帶入士林園藝栽培所,然後在高雄大樹試種,最後在八卦山上落了腳,相關的食品輕工業也開始展開。
當時的品種改良,其實就是引入,馴化,優化,找出強健的子代,讓他們活下來。然而平平是開英種,菲律賓和夏威夷的開英種就幼秀,香味不嗆。偏偏八卦山上的就是嗆的幾近有香蕉水的味兒。這當然是一方土養一方人一方物的道裡。那這個所謂的土鳳梨風物實質上又是什麼呢?我們就從土鳳梨面對鮮果市場的改良甜品鳳梨,主張一個立場吧。
土鳳梨的復甦只是一種賣不出去後的利用厚生? 土鳳梨態度應該是一種強健的本土態度—不需要農藥、自然成長,不需要在結果期戴上傘帽(因為土鳳梨葉子夠長足以結頭自然形成遮陽效果),還有一種強烈的香氣,還有種因著四時運作的成長態度—正田仔/在夏季段午前收成的土鳳梨,熟梨仔/冬季底收成的土鳳梨,真正的旬之物。
而土鳳梨會在八卦山脈生根其實在地理條件上,有點跟夏威夷類似,不高半高的山丘,雲霧在下午便開,午後一陣雨來,紅土壤吃水之後便排掉,濕濕熱熱的,入夜後卻又冷冽。
於是鳳梨技師在這裡孕育,藍家四代下來,父子傳承鳳梨栽培技術,到了藍優盡手裡,不僅是栽培更變成烘焙。在這裡土鳳梨被重新找出價值找到新農事態度。